中間柱最不利之受力狀態通常發生於最下階支撐與開挖面距離最大之階段。於檢核中間柱安全性時,除應考慮其所承受之軸力外,尚須評估最下階支撐荷重偏心所產生之彎矩對中間柱穩定性的影響。該偏心彎矩之計算方式及傳遞方向,除了與支撐荷產生之下壓力有關之外,將隨最下階支撐之配置條件而異,例如:支撐配置 (單向或雙向)、支撐路數 (單支撐或雙支撐) 以及支撐與中間柱之連結方式等因素,而設計考量模式不同也會影響偏心彎矩之計算方式。
為便於後續敘述,先定義 F1 及 F2 分別代表①方向及②方向最下階支撐造成之下壓力,包括:支撐軸力及溫度力對中間柱產生額外的下壓力、支撐的靜荷重及活載重;ex 代表①方向支撐對中間柱強軸的偏心距,ey 代表②方向支撐對中間柱弱軸的偏心距,Mx 及 My 分別代表中間柱強軸及弱軸的偏心彎矩。
當最下階支撐採用單支撐時,偏心彎矩計算方式有以下三種情況:
強軸方向
在單向支撐配置下,①方向支撐跨接於三角架上,且三角架固定於中間柱單一翼板時,支撐對中間柱產生之下壓力 F1 將對中間柱之強軸產生彎矩。
$$\mathrm{M_x=F_1×e_x}$$
在雙向支撐配置下,②方向上層支撐橫跨於①方向下層支撐,F2 經由①方向下層支撐傳遞至三角架,F1 及 F2 同時對中間柱之強軸方向產生彎矩。
$$\mathrm{M_x=(F_1+F_2)×e_x}$$
弱軸方向
在單向支撐配置下,②方向支撐跨接於一對槽鋼上,且槽鋼分別固定於中間柱兩側翼板時,F2 將對中間柱之弱軸產生彎矩。
$$\mathrm{M_y=F_2×e_y}$$
在雙向支撐配置下,①方向上層支撐之下壓力經由②方向下層支撐傳遞至槽鋼,F1 及 F2 同時對中間柱之弱軸方向產生彎矩。(註:實務上一般建築案雙向支撐採用槽鋼連結中間柱的情況較為少見,捷運案常採用。)
$$\mathrm{M_y=(F_1+F_2)×e_y}$$
個別傳遞
因支撐與中間柱施工接合特性考量,在雙向支撐的情況下,F1 對中間柱強軸產生彎矩,F2 對中間柱弱軸產生彎矩。
$$\mathrm{M_x=F_1×e_x}$$
$$\mathrm{M_y=F_2×e_y}$$
當最下階支撐採用雙支撐時,通常假設中間柱兩側支撐所產生之偏心荷重可相互抵銷,因而不致對中間柱造成彎矩。
然而業界亦有保守設計作法,認為仍應考量雙支撐中之單側支撐下壓力可能對中間柱造成偏心彎矩之影響。採用此保守考量時,偏心彎矩計算方式有以下三種情況:
強軸方向
在單向支撐配置下,①方向支撐 (雙支撐) 經由三架角與中間柱兩側翼板連結,F1 為雙支撐對中間柱產生之下壓力總合,計算彎矩時因僅考量單側支撐,F1 需折半。
$$\mathrm{M_x=\frac{F_1}{2}×e_x}$$
在雙向支撐配置下,②方向上層支撐橫跨於①方向下層支撐,F2 由①方向下層支撐 (雙支撐) 之單側透過三角架對中間柱之強軸方向產生彎矩。
$$\mathrm{M_x=(\frac{F_1}{2}+F_2)×e_x}$$
弱軸方向
在單向支撐配置下,②方向支撐 (雙支撐) 經由槽鋼與中間柱連結,F2 為雙支撐對中間柱產生之下壓力總合,計算彎矩時因僅考量單側支撐,F2 需折半。
$$\mathrm{M_y=\frac{F_2}{2}×e_y}$$
在雙向支撐配置下,①方向上層支撐橫跨於②方向下層支撐,F1 經由②方向下層支撐 (雙支撐) 之單側透過由槽鋼對中間柱之弱軸方向產生彎矩。
$$\mathrm{M_y=(F_1+\frac{F_2}{2})×e_y}$$
個別傳遞
因支撐與中間柱施工接合特性考量,①方向支撐 (雙支撐) 之單側支撐下壓力對強軸產生彎矩,②方向支撐 (雙支撐) 之單側支撐下壓力對弱軸產生彎矩,計算彎矩時因僅考慮單側支撐,F1 及 F2 需折半。
$$\mathrm{M_x=\frac{F_1}{2}×e_x}$$
$$\mathrm{M_y=\frac{F_2}{2}×e_y}$$